栏目列表

持守初心臻卓越,勤学笃行赴未来----人才成长听她说

日期:2025-07-09   来源:华傲   浏览次数:142  

编者的话:在人才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,每一位奋斗者的足迹都值得被记录,每一份成长的经验都值得被聆听。今天,我们分享的是招标代理部部长罗红玲在人才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稿——《持守初心臻卓越,勤学笃行赴未来》。

罗红玲以五年职场生涯为脉络,生动讲述了她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团队管理者的蜕变历程。她的分享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深刻复盘,更凝聚了对人才培养的独到思考与实践建议。从“筑基期”的踏实积累,到“成长期”的突破担当,再到“提升引领期”的利他赋能,她的故事诠释了华傲人“刻苦用功、专注专业”的精神底色,也展现了平台、文化与团队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。

发言中,她围绕“三段式培养体系”“赋能型学习平台”“激励机制优化”等提出了务实建议,为新同事的成长路径提供了清晰参考,也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贡献了智慧。字里行间,既有对初心的坚守,也有对未来的期许,更传递出一种“行稳致远”的踏实力量。

我们希望通过这篇发言,激励更多华傲人以梦为马、笃行不怠,在各自的岗位上淬炼本领、创造价值。正如罗红玲所言: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”愿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华傲的沃土上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持守初心臻卓越,勤学笃行赴未来

招标代理部 罗红玲

 

各位领导、同事:

下午好!我是招标代理部的罗红玲。非常荣幸能够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言。五年前,我和在座各位新同事一样,怀揣着对水利事业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了华傲这个大家庭。回首这五年,从一名懵懂的毕业生到如今能够独当一面,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印着华傲的培育印记。今天,我想围绕“个人成长”和“人才培养建设”两方面,分享一些我的感悟和思考。

一、破茧成蝶:我的五年成长之路——淬炼与蜕变

1、三个关键阶段

我的成长历程,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,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、前辈的指引和团队的托举。

1筑基期(入职1-2年):从“校园人”到“职场人”的转变,在学习与实践中夯实基础

系统学习,理论实践相互驱动:除了系统学习招投标法律法规、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外,我迅速投入了多个项目实践,从旁听招标方案汇报、协助办理备案进场,到逐步参与招标文件编制等。每接到一个配合任务,我都会去想,如果我是项目负责人,应该怎么做。实践是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最佳途径。

刻意练习,培养良好工作习惯:坚持使用清单式工作方法并加以改进创新,让目标具象化释放思想上的焦虑,转化为执行层面的动力。锻炼任务优先级决策能力,让任务井井有条、忙中有序。及时反馈,工作形成闭环,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坚持独立思考,不盲从。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,不糊弄。这一时期养成的“郑重”对待时间、专注当下、坚持记录工作日志与复盘的习惯,成为我日后工作的宝贵财富。

2成长期(入职2-3年):从“执行者”到“负责人”的跨越,在挑战与担当中淬炼能力。

独当一面,扛起项目责任:进入项目负责人这个角色,从最初面对业主时的忐忑不安,到后来能够清晰汇报方案、从容应对询问,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。我经历了不同类型、不同采购方式、不同平台项目,每一次非常规类型项目“从零到一”的突破(如投资人、环评项目),都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、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
反思精进,突破思维瓶颈:这个阶段也暴露了很多自身的不足,如典型的学生思维、沟通表达不够自信果断、惧怕权威等等。我才意识到,合格的项目负责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,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,高度的责任感和“把自己当成最后一位把关者”的担当,更需要不卑不亢的态度。通过在大量项目中的刻意练习和持续备考监理和造价工程师,我努力弥补短板,提升职业成熟度。参与部门知识库建设、流程优化等工作,也让我开始具备更宏观的视角。

3提升与引领期(入职3-5年):从“业务骨干”到“团队管理者”的转型,在传承与创新中贡献价值。

角色转换,肩负管理重任:得益于公司的信任和破格提拔,我担任了招标代理部部长。新的岗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:从管理好自己到带领团队,从专注于项目执行到思考团队建设、知识沉淀、流程优化,从“利己”转向“利他”,从“展示自我”转向“倾听赋能”,从“寻找缺点”转向“发现优点”。

攻坚克难,彰显专业价值:这五年,我们共同经历了市场波动、政策调整(如省厅90号文)、人事变动等考验。在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和团队成员的并肩作战下,我们不仅克服了困难,更在重难点项目、政策研究(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、示范文本修订)、知识体系构建(华傲特色招标代理知识库“五库”)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特别是在2020年水利补短板、2022年六大泵站、2024年国债项目高峰期等硬仗中,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、战斗力和凝聚力,让我深感自豪,也让我在实践中快速成长。

2、六个深刻体会

这五年的成长,让我深刻体会到,平台是基石:华傲作为行业标杆,提供了接触前沿项目、参与政策研究、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。没有这个平台,就没有我的快速成长。文化是灵魂:“刻苦用功、用心用情、履职担当、专注专业”的项目负责人要求,“规范、科学、严谨、高效”的工作作风要求,塑造了我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。导师是关键:领导的倾囊相授、谆谆教诲,前辈的专业示范和悉心指导,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引路人。团队是后盾:攻坚期团队成员的通力协作、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让我感受这个团队的力量。个人的成绩,永远属于团队。学习是终身课题:学海无涯,唯有保持“求知若饥,虚心若愚”的心态,持续学习、勇于实践、勤于复盘,才能跟上时代和公司发展的步伐。态度决定高度:“郑重”对待时间,“聚焦”当下任务,保持“成长型思维”,敢于突破舒适圈,把每一件小事做到“滴水不漏”,是通往卓越的必经之路。

二、薪火相传:对人才培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

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对团队建设的理解,我对公司的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,希望能为新同事的成长和华傲的人才梯队建设贡献微薄之力:

1深化“三段式”培养体系,明晰成长路径

基础阶段,强化系统化的入职引导和文化浸润。建立清晰的新人学习地图和考核标准,阶段学习阶段考核,以考核促学习,多提供“观摩-协助-独立负责小模块”的渐进式实践机会。成长阶段,提供承担不同类型、难度递增项目的机会,鼓励其担任项目核心成员或负责人。由内至外,提供在公开场合锻炼和表达的机会,以输出促输入。大力鼓励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。关注并培养员工沟通协调、独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。提升引领阶段,为有潜力者提供参与管理(如担任副总监或参与部门管理事务等)、承担专项研究(如政策解读、流程优化、知识库建设)的机会。提供领导力、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。建立更清晰的职业发展双通道(专业通道+管理通道),让人才看到未来。

2打造“赋能型”学习平台,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

持续升级“华傲知识库”:在现有“五库”基础上,进一步系统化、结构化、易用化。鼓励全员贡献案例、模板、经验总结、专题研究报告。

常态化开展“华傲讲堂”/“微分享”:形式灵活多样,关键在于及时,如分享项目经验、政策解读、专业技能;不要坐井观天,增加外部培训和同行交流;鼓励员工分享学习心得、考证经验、效率工具使用等。营造浓厚的学习分享氛围。

鼓励“小创新”与“流程优化”:设立合理化建议通道,鼓励员工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痛点、效率瓶颈,提出改进建议或开发小工具。对有价值的创新和优化给予认可和奖励。

3优化“看得见”的激励机制,激发内生动力

建立更科学、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:明确不同岗位、不同层级的核心能力要求和绩效标准。考核应注重结果导向(项目质量、顾客满意度、创新贡献)与过程表现(执行力、协作精神、学习成长)相结合。考核结果应公开透明,并为员工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。

强化“即时认可”与“多元激励”:除了年度评优,更应重视日常工作中的即时反馈(如项目完成后的嘉许、解决难题后的肯定)。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方式,如:承担更重要项目的机会、参与高层次培训与职业发展挂钩的专项奖励等。让员工感受到努力被看见,成长有回报。

4营造“开放包容”的沟通氛围,强化归属感

畅通沟通渠道:鼓励员工(尤其是新员工)畅所欲言,提出问题和建议。管理者应保持开放心态,积极倾听,及时反馈。

倡导“心理安全”:允许试错,鼓励从错误中学习。当工作出现失误时,聚焦于问题解决和经验总结,而非单纯追责。营造一种“敢于提问、敢于求助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”的安全氛围。

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:除了工作上的协作,适当组织健康有益的团队建设活动,增进了解,加深感情,营造“像家人朋友一样”的融洽氛围,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
三、结语

各位新同事,欢迎你们加入华傲这个温暖互助的大家庭。在华傲,只要你有梦想、肯努力、愿学习、懂感恩,你的每一分付出都会被看见,每一步成长都会被支持。要始终相信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;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我记得有一年总结会分享过,一位奥运冠军在夺冠后接受记者采访被问一夜成名是什么感觉,她说,“我没有一夜成名的感觉,为了来到这个位置,我努力了十年,从来没有间断过”。她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,我突然觉得,人这一辈子,比起追逐“成功”,寻求一种“踏实感”更加重要,因为“成功”可遇不可求,但“踏实感”却能令人保持平静。在有限的生命里,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体验,去感受,去认真工作,认真生活,深耕一件事情,坚持去做,说不定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。

我也衷心希望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能越来越完善,为每一位有潜力的华傲人提供更肥沃的土壤、更充足的阳光雨露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传承华傲雄鹰精神,练就扎实本领,勇于担当作为,不断开拓创新,共同为华傲公司更加辉煌的明天,为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、智慧和力量!最后,借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”

谢谢大家!